你的位置:首页 > 心港学院

心理 || 再不知道就晚了:孩子哪些行为属于心理问题?

2017-09-15 15:12:15      点击:

2017-09-15 苏怡溪临床心理咨询专家

 

前段时间有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叫《二胎时代》,这档节目里的明星的孩子都在3-10岁之间,然后节目组会以“入住”的方式在每个家庭安排一个宝宝,继而跟拍原生家庭孩子如何和新来的小伙伴相处。

 

整个节目里的笑点和泪点全都围绕着孩子们的相处模式展开,一时间,“二胎”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记得当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表姐刚好生了二胎,每天寸步不离地亲自照顾着,晚上也要让宝宝睡在身边,可怜的姐夫只能在隔壁房间“独守空房”。

 

姐夫好几次要求请个月嫂来帮忙,把最忙的这几个月给对付过去。

 

但是表姐坚决要自己带,她说0-3个月的孩子是最不能离开生母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用感官来感知周围的一切的,并且本能地认为自己最重要,身边的人都要全面呵护自己。

 

其实,这是婴儿的一种心理营养需求,这种需求分为两类:

 

1.无条件接纳;

 

2.NO.1 in life (生命至要原则)。

 

0-3个月的婴儿,他们的心理营养需求几乎全部来自于母亲。

 

孩子出生后,母体内会分泌出两种物质,一种叫荷尔蒙,它存在于母乳中,会保证婴儿的生理需求;另一种是苯体胺,它会使刚分娩的产妇有满足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并以此来满足婴儿的心理需求。

 

苯体胺在三个月后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0-3个月的婴儿需要生母来亲自照料,否则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的婴儿会持续寻求这种需求,甚至会延续到将来的恋爱婚姻中,他们需要另一半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便会倾向于离婚或是婚外情。

 

可见,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便会有心理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变化。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与否,与他们将来的生活轨迹有着密切联系。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性格呢?

 

 

 

一般来说,儿童性格发育期始于3-6岁,这个阶段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意思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强,就像橡皮泥一样,捏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家长主要应该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离开对自己百般呵护的家,孩子在心理上肯定会经过一段时期的排斥和适应。

 

由于接触了新鲜事物,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期。

 

7-12岁的孩子,是“正在凝固的水泥”,也就是性格成长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不论是心智还是心理建设都处在快速成形的阶段。

 

处在青春期前,他们急于尝试独立,试图在思想上挣脱父母的约束。

 

并且,由于学业负担的加重,以及大量的媒体信息输入,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他们的心理需求主要来自“树立自信”与“行为干预”。

 

例如,很多孩子在小时候会被认为“不合群”,主要表现为胆小、怕生、适应能力差。尤其在面对陌生人或是不熟悉的环境时,在家里活泼开朗的孩子在外面却变得容易紧张局促。

 

在心理学上,孩子这样的表现被称为“安全区域小”,这类孩子更加敏感,容易被忽视。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就会逼着孩子做一些事情。

 

比如在人前演讲、跟陌生人说话、参加一些比赛。但是,除了行为上的推动,家长更应该从心理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重新建立自我形象、发觉自己的长处等等。

 

尤其是7-12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渐渐开始明白团体的重要性,也更需要友谊,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的自信与竞争是来自于自己的同学。

 

表现另类不代表异常,更不能代表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标准。

 

调查显示,在校时期,班里快乐值最低的学生不是学习最差的,而是受人排挤,朋友最少的学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巧是家长的必修课。

 

 

 

儿童心理不单单是每个父母需要储备的知识,也是整个社会的议题。孩子的童年对其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一个人未来是否如我们家长所期待的那样成功,关键点在孩子是否在幼儿期受到了先进、科学、正确的养育与教育。

 

 

 

2002128日《北京晚报》报道:

 

在我国,有70%的家庭教育不合格,其中有30%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造成孩子的自我保护和生存能力极差;

 

而有30%的家长属于“过分干涉”型,喜欢束缚孩子的行为甚至思想;

 

另有10%的家长采取暴力管教手段,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了畏缩、懦弱、不敢表达的性格。懂得用温暖、平等、理解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家长少之又少。

 

其实,不管家长的教育方式是错是对,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成才,之所以采取了错误的手段,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那么,如何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真正读懂孩子,从根源上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难题?

 

作为家长,你需要自我修复、完善自我人格,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无锡心理无锡心理咨询无锡婚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