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争执总是发生在“头等舱”?【高自尊水平的黑暗面】

2016-05-14 14:00:19      点击:


今天来讲一个“偏见”。


传统的偏见认为只有那些“压抑的”、“敏感脆弱的”、“有着不幸童年的”、“木讷的”……“自卑”的低自尊水平人群会和“暴力”或者“攻击性”联系在一起。这不免让人对于“内向”抱有偏见,似乎只有自信、坚定、外向起来才是什么好的方向。


所以我们想试着给你看看这件事情的另一面。


没有什么定论,这篇文章中提及的研究也都各有各的局限。但看一看事物的不同侧面,才方便自己思考嘛。希望这些老的研究能带给你新的思考方向。


——今天性别不明的 J 室长

高自尊水平的黑暗面


文|谈小爆 简单心理内容实验室

编辑|简小单 简单心理官方编辑


电影《The Gift》(礼物)讲了一个故事。一对高颜值高收入令人艳羡的夫妻,搬到一座新的城市,遇见了男主人公一个中学时代怪怪的老同学。


这个老同学持续地拜访女主人、邀请他们去豪华的住宅做客……然而这对夫妇意外地发现豪宅和这位老同学口中的生活都令人生疑,更多可疑的事情接踵而来。这是一个悬疑片,我决定留一些人品不向你剧透,但你来猜一猜,这背后的阴谋、坏人,究竟是这三个人中的哪一个?


你猜是这个老同学吗?


———"因为常常是那些自卑的、敏感的、脆弱、长期压抑的人,才会有一天终于无法自控反击报复。"


真的吗?



先来听一个概念:自尊水平


什么是自尊水平?普通来讲,是说一个人对自己全面的评估。它包括:是否骄傲、自我中心、狂妄、自大、荣耀、自恋、以及是否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词汇我强调的都是它们的中性意思,并不夹带褒贬的色彩。就是说,你是否为自己感到骄傲?你是否狂妄自大?你究竟如何看待自己?


这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自我的评估。


另一个相关的、但常常被人混淆的概念群是这样的:他人对你的评估。他人如何看待你,这包括尊重、羡慕、公众信誉、尊敬等等。


一个传统的观点——以及我们常常认为,是低自尊、不自信的人,会对外在的评价敏感、脆弱,也更容易冲动去反击他人。所以我们的媒体报道中,总是那些自卑的、压抑、脆弱敏感不善言谈的人,有一天会做出惊人的伤人事件。


但实际上呢?

也许高自尊水平才和暴力更加正相关?


在研究恐怖主义心理动机的时候,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1990年,Long总结了文献,说多数作者都将恐怖分子描述成为常见的一种人格特质:“低自尊,喜欢冒险"。”倾向于给自己设置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当面对失败的时候,他们并不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反而提高自己的抱负。“然而,其实仔细想想这样的描述,用来形容高自尊水平的人甚至更恰如其分。 而Baumesiter和Tice的研究团队做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低自尊水平,高自尊水平和高抱负的相关性更为正向。就是说,自信的人才会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反而要迸发更多的挑战欲。


那么,低自尊的人会怎么应对呢?Swann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事实上,低自尊的人们对于是否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常常犹豫不决、无所适从,当一些提高自尊水平的场合、挑战或者机会来临时,他们倾向于回避之。



听起来很熟悉对不对?如果我其实非常不自信,我最好避免自己和他人有正面的交锋,也并不想去参加什么社交活动,我害怕听到他人对我的评价。


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是那些低自尊的人更倾向于去冒险,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反而对自己有更变态的要求。但是其实这些行为是和高自尊联系在一起的。所以Long提出的关于恐怖分子的低自尊水平的行为特征,其实指向了高自尊水平的行为模式。

为什么是高自尊水平的人?


一些研究者认为,人们都希望自己被他人喜爱。而高自尊水平的人这部分需求已经被满足了——甚至自满到已经可以不在意他人看法。然而与此同时,要赢得他人喜爱这件事情,仍旧是低自尊的人关注的核心焦点。


Toch观察到,很多暴力的人会故意去寻找、或者制造一些情境:在这些情境里面他们的自我中心感会被挑衅,而情境终结于暴力相对的对峙。其实这并不像是低自尊人的表现方式:因为低自尊的人会想要回避被评价的情境,他们害怕听到的是坏的评价;他们也并没有强烈的愿望听到准确的反馈。只有那些非常喜欢自己的人,才会不断地寻找一些冒险的情境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其实你很难想象低自尊的人通过和别人打架来获得自信,这么做的人往往是一些高度自信却又缺乏理智的人



还有一种理论也挺有道理的。就是有时候暴力和自尊没有关系。在任何自尊水平的人,都有可能在一定情境下变得有攻击性。比如说一个男性面对弱小的妇女儿童,并非他的低自尊使得他去攻击对方,但是低自尊促使了他去寻找弱小的对象报复。

但是高自尊的人群就一定更容易挑起事端吗?


不一定。


Swann提出了一个self-verification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都不愿意改变自我认知。低自尊的人其实不愿意接受他人对自己好的评价,而高自尊的人反而会来者不拒,因为验证了自己对自己的赞赏。当然当外界评价不如自己所愿的时候,他们也会暴怒不堪。


而Kernis, Grannemann进而发现,那些自己报告说易怒的,是高自尊水平但是对自己的评价并不稳定的人。而高自尊水平且稳定的人,其实是最少生气或含有敌意的。


高自尊水平,但是自恋又不稳定,容易感受到自己处于被挑战之中。这个时候,一个内在对自己的好的评价、和一个外部的坏的评价之间的差异,会使得他们发起攻击。


很多研究都发现,对于“自我中心感”(egotism)的威胁,会是谋杀和袭击的主要因素。Wink后来研究了自恋和暴力之间的联系。浮夸(grandiosity)和暴力之间的相关性很高。这是说,当一个人想要炫耀,用以来让他人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好感,这往往和暴力非常相关。


人们还有一个误会是,好像低自尊的人才会拼命地保护自己的自尊。然而其实低自尊的人根本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他们回避一些可以验证自己自尊水平的事情。而高自尊水平的人则毫无担忧,他们甚至想都不会去想我可能会面对什么困难,而当外部真的有攻击的时候,他们则会变得非常防御。




一些特殊群体


最后在给你看一些人群的普遍数据(八卦),也都似乎印证了高自尊水平、但同时对自己的评价并不稳定的人更易使用暴力。而我们普遍以来对低自尊群体都有些刻板印象的误会:其实低自尊的人根本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他们回避一些可以验证自己自尊水平的事情。


男性


普遍的研究都认为,男性比女性的自尊水平要高(但并不是非常显著的区别,尤其在现在社会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显而易见,男性也更易比女性使用暴力(这是不是有点性别偏见?)。


抑郁群体


多项研究表明,抑郁水平的人的自尊水平偏低,而其暴力水平偏低。1993年美国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关于暴力的报告中说:很多精神疾病是和暴力相关的,但是抑郁症仅仅只被发现和家暴相关——但即便是这个发现也相对模糊,还有假说认为和家暴有关的抑郁是暴力的结果,而不是诱因。且尽管抑郁和自杀高相关,但是向外的暴力极低。


精神变态/冷血症(Psychopath)


谈到这里的时候必须要谈到精神变态/冷血症(psychopath)。虽然psychopath不!是!精神疾病——对,它和基因以及神经系统发展异常有关,不是精神疾病(但我好想吐槽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因为他们的现实功能良好,他们也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Hare把psychopath描述为“社会的掠夺者”(social predators)。Hare说这些psychopath高度自恋,“对于自己的自我价值有着过分夸大的自我价值和使命感,认为自己的宇宙中心,更高等的生物”。同时psychopath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因此伴随这一种倾向:将他人都看做可利用的对象。尽管不是所有psychopath都是罪犯,但是Hare估计50%的社会上极端的犯罪都是他们所为。


嗷,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人?比如说《纸牌屋》里面的 Francis Underwood(对,他妥妥的是个Psychopath!)




种族


在西方社会,19世纪和20世纪初,白人男性的自尊水平最高,感受上最安全,也最颐气指使。历史学家指出那个时候白人女性被黑人男性强奸的数量极少,而白人男性强奸黑人女性却相对更加常见。同样的,谋杀案也常发生于白人杀掉黑人。这个现象随着种族的平权运动,黑人的自尊水平提高,而发生变化。Scully认为到了20世纪末的时候,黑人男性强奸白人女性的案子是白人男性强奸案的十倍之多。


强奸犯的访谈


Scully 和 Marolla 访谈了100名强奸犯,想要了解他们强奸的动机以及想要从中获得什么。结果他们发现,很多人说自己强奸和虐待的是这个女性的’“高人一等”的感觉。就是说,这个女性让男性觉得自己比他更了不起,于是他强奸她,来警示她她是错的。后来 Scully 发现这些强奸犯大部分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尤其是其中有些人并不觉得愧疚。甚至在访谈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自己向访谈者吹嘘自己的性能力多么地好。

所以写了这么多,结论是什么呢?……如果社会一贯地盲目吹捧高自尊水平,可能会增加暴力伤害的可能性。但是,稳定的高自尊水平还是值得追求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