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心港学院

在关系中改变人生脚本

2019-12-27 13:36:27      点击:
一、何谓人生脚本
1、人生脚本概念
心理学家 Eric Beme在生前的最后一本著作《人生脚本》中,做了这样的定义:“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其实, Eric Beme的“人生脚本”概念,强调了两点:  
◆每个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既定的东西,这些既定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人生脚本,影响着我们的未来走向。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的家庭教养与生活经历也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脚本。 
◆每个人通过自己的“选择”实现对人生脚本的最终创作。

2、人生脚本维度
著作《人生脚本》说人生脚本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父母的指令
◆在指定下的人格发展
◆童年时期的决定
◆总以某种特定的方法成功或失败
◆确信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当下对过去的事坚定不疑)

人生脚本当然不是真的脚本,而是人在各种体验中所得到的感受,在心中写下“自己会这样度过一生”的脚本。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你完全没有觉知,然后你的人生就照着这个脚本发展了。
人生脚本可以说是你的“人生预言书”,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莫名其妙的依着预言行动;那些失败/挫折/幸福/幸运,并不是偶然、不是霉运、不是幸运,而是由脚本形成的;如果你一直抱着某个想法或信念,就会无意识的配合行动,结果就会变成现实。

二、人生脚本的根源
心理学家 Eric Beme说人生脚从你一出生就开始写,3岁时就已经写好了剧情的大纲;7岁时就已经全部完成,包括了你的爱情、事业、婚姻、情绪状态、人际关系.....
来源可能包括父母日常的一些训诫“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周围人的“XX总是那么呆头呆脑”;在学校里总被老师批评、总被同学欺凌;在班级里总是默默无闻、总是被忽略......
其中,起关键性、重要性影响作用的,是父母日常的一些训诫:比如“全家人的未来和希望就全靠你了”“你怎么那么笨”“连隔壁的小明都比你懂事”“小强是差生,你以后不要和他玩”“你数学不好”“你这孩子独立能力不行”.........
这些7岁之前就已经写好的人生脚本,人们无法轻而易举的逃离。人生脚本会内化成我们的生活模板,从潜意识层面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学习、工作、爱情、事业、人际关系等....
更可怕的是,即便你的生活方式暂时不符合人生脚本,也会在无意识中配合脚本来自动调整,最终符合潜意识中的人生脚本。

案例1
A从小功课就名列前茅,高考那天却重感冒,结果只能勉强进了一个不喜欢的大学;找工作的时候也是一路过关斩将,却在最后面试时没发挥好,跟梦想中的公司无缘;后来在工作上事情也是如此,过程看似一切顺利,却总是在紧要关头搞砸。

案例2
B从小就很乖巧懂事,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婚后两年生下一个聪明健康可爱的孩子,然后辞职在家当贤妻良母。丈夫是知名跨越国企业的高管,疼她爱她宠她,生活幸福美满。但是B却莫名其妙的有了外遇,夫妻争吵多时后离婚,美好的幸福一夕之间崩塌.....


案例分析:
后来心理师了解到,A小时候事情做得再好也得不到父母的赞赏,因此写下了“自己不可能有始有终、最终结局会是失败”的人生剧本,所以,看似顺利的过程却让A反而很焦虑。而终于如预期那样的失败之后,A才松了一口气,“果然不出所料,我失败了。”
而外遇的B,小时候家境非常清苦,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同学差,B自卑到了骨子里,因此写下了“自己不配拥幸福家庭、不配得到爱”的人生剧本。好不容易创造了美满的家庭,却因为内心的不配得感,莫名其妙的破坏掉自己的幸福,回到原来的人生脚本上。

前面讨论过,形成人生脚本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于父母日常间对于孩子的训诫。换言之,就是来自于“禁止命令”。幼年时期父母日常训诫的禁止令,会形成我们的人生定位,是我们认知、判断的基础,也决定了我们会如何的看待这个世界。

三、找到你的人生脚本

①不可以做任何事
“不可以爬树,很危险”“不可以游泳,很危险”“不可以踢足球,会受伤”“不可以跟小强玩”.....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非常害怕犯错,所以一切事情都要得到指令的允许才敢去做,也就不敢尝试任何的新生事物。成年后做事畏首畏尾、不热情、不积极、不主动,要上司催促着才能完成任务。

② 不可以做自己
“我本来要男孩子的”“女儿就是赔钱货”“全家人的未来和希望就全靠你了”“父母的将来就全靠你了”.....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从小有着对父母的负罪感和无限责任感,会无端地觉得自己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成年后完全没有自己的人生,只能为父母而活。

③不可以孩子气
“你是男生,不能哭哦”“你是姐姐,必须让着弟弟”“你是哥哥,应该照顾弟弟妹妹”......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都深藏于内心,不敢向外表达,展示于人前的往往是伪装的坚强。当内心的愤怒、痛苦、悲伤、焦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火山爆发,破坏关系,甚至演化成身心疾病。


④不可以长大
“你是妈妈最可爱的小宝贝”“别动,妈妈在给你系鞋带”“妈妈什么都会帮你做好的”......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因为撒娇就可以得到妈妈的无限宠爱,而成长反而会受得妈妈的忽视,所以在潜意识里就不想长大。成年后还需要妈妈的各种照顾,不能离开妈妈独立生活,成为心理上的“巨婴”。


⑤不可以有情感
“不准哭,再哭打你”“不要乱说”“说这种话要天打雷劈的”“你这句话大逆不道,要遭天打五雷轰”....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因为被各种伦理和禁忌所束缚着,思想和眼界都不太容易开阔。成年后往往不看重做事的真正成效,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遵守”“规定”“不违反”上,所以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


⑥不可以思考
“不准顶嘴”“我说的就是真理”“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不会自己思考,也不会自己做决定,一切都要等着别人的“科学决策”和“科学指导”之后,才能做事。成年后也没有任何主见,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人云亦云、人做亦做。


⑦不可以靠近
“去去去,一边玩去”“别烦我”“安静一点”“我很忙”....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很怕父母,不会与父母亲近,对父母是敬而远之。成年后也会很怕领导,不喜欢与领导靠近,对领导敬而远之,更不会去想办法靠近领导寻求晋升或项目,白白错失很多的机遇。


⑧ 不可以成功
“有什么好骄傲的”“这孩子一考试就会紧张”“这孩子每次在关键时候就出问题”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平时看似一帆风顺,也足够优秀,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不是肚子疼,就是迟到,再就是忘带准考证。成年后无论在爱情上还是事业上,也会是在过程顺利,而快要大结局的时候出问题。


⑨不可以有欲望
“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我为了养你,几年都没看过一场电影”“为了你,我太辛苦了”...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不敢有自己的欲望,太过自卑,常常有不配得感。成年后,也会被不配得感操控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得到一笔财产,可是却莫名其妙的陷入一个麻烦,只能用钱摆平,结果又归于匮乏。


⑩不可以健康
只有生病时才能休息一下,买点喜欢的玩具的;而健康的时候,就要承受高强度的学习,也不能玩玩具。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在健康时各种辛苦劳累,而在生病时却各种愉快,所以会在潜意识里想要生病。成年后健康时会惶惶不可终日、焦虑过度;而在生病后却莫名地心态平和、各种心安理得。


①①不可以重要
“你是从垃圾里捡来的”;家中有多个孩子被忽视的那一个;父母离婚后相互推托谁都不要的孩子.....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无论在班级中、在小朋友群体中,都是那么的默默无闻,安静到很难被人注意到。成年后,也会在各种场合扮演无足轻重的人小物:在爱情中是备胎,在事业上是可有可无的非重要人物。


①②不可以有归属感
“不要和小强玩”“春游就不要参加了,影响学习”“我们家孩子很内向,不喜欢参加班级活动”.....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不能融入到任何一个学生群体里,总是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闭内向的人格特质。成年后,没有自己的人际圈,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活得很孤独,事业也很难发展。


①③不可以存在
这是最痛苦的禁止令,“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过这样的苦日子”.....
有这个脚本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巨大的负罪感,这份负罪感也就慢慢的演化成了自我攻击。“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是不被允许存在的”,成年后容易发展成抑郁症。

三、改写你的人生脚本

1、允许、可以
把那些“不应该”的禁止命令,改换成“允许”“可以”。
真正的允许、可以,包含有选择的自由。有钓鱼许可证的孩子并不是必须钓鱼,而是他愿意钓就钓,不愿意钓就不钓。当他想去钓鱼,环境又允许时,就可以去钓鱼。
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人生经历的重新叙述,来获得对这些经历的全新理解。在不同信念下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叙述,其内容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当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脚本时,也就是同时在对自己的人生脚本进行再创作。


2、把握好核心重要人物。
我们把人际关系按照关系的远近,分为五个同心圆。最重要的是5人圈,次重要的人是15人圈,比较熟悉的人是50人圈,一般朋友是150人圈,全认识的是500人圈,脸熟但叫不上名字的是1500人圈。
与我们有最亲密关系的虽然只有5个人左右,但是他们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已经达到了99.9以上,他们是我们获得感情上或其他方面支持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最核心人际关系大概有5人,其中的父母不由我们决定。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但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没有爱人、知己、新家庭、孩子等,那父母2/5的影响,就会变成100%,对我们的人生幸福影响会更加的大。
所以,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又能够把握好、选择好余下3/5的亲密人际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人生脚本,重新书写一个幸福的人生。

2、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满意。
大学二年级的兴要参加一个英语演讲比赛,按照准备程度而言,兴根本就准备得不充分,估计很难拿到好名次;但是这次演讲比赛锻炼的机会又很难得。对于追求完美的兴来说,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去参加还是不去参加呢?
心理师给兴分析,世界上就没有十分完美的事情,也没有十分完美的自己;只有满意的自己、正在“变为”更是自己的自己。事实上,所有的不完美都是宇宙的完美运作,诚如断臂的维纳斯、残缺的红楼梦.....正是不完美才更是衬托出了人生是为了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后来兴放下思想包袱,轻松上阵的去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还得了个二等奖,得到了班级的表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


3、着重于问题解决模式,而不是责任追究模式
发生问题时,允许自己跳到系统之外来,直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问题的责任。
当人生不如意时,不是把所有原因归结到原生家庭,而是允许自己独立思考,基于当下和未来的自己要如何做?
责任追究模式:莉莉又和男友分手了,每次恋爱过程都很顺利,最后的时候自己却打了退堂鼓,莫名其妙的各种焦虑,莫名其妙的出状况,然后莫名其妙的以分手告终。莉莉把所有问题归结到了原生家庭之上,“都是父母把我害成这样的”“我是受害者”“既然如此,我就不工作了,让父母养我一辈子”.....
问题解决模式:莉莉仔细的分析了自己的这个内在关系模式,知道这和原生家庭中的影响有关系,然后找心理师制定各种改变文案,父母不是施害者,自己也不是受害者,莉莉百分百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一年后莉莉有了一个幸福的婚姻,两年后莉莉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这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5、追寻本心,询问这个意志到底谁的
当面临一个重大决定时,可以与自己潜意识沟通,询问潜意识,“你目前的这个意志到底是谁的?这个动机到底是谁的?是你的本心吗?”
方初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就读了一个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中专毕业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要何去何从?父母建议方再读个大专,然后升本科,有了本科文凭之后考个公务员;而方自己本人不太希望自己的人生这样走。
心理师给方做了一个潜意识的对话,方终于明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愿望是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找到自己的人生的真实本心就好办多了,接下来,心理师协助方做了一系列的职业规划,包括继续学习汽修技能、学习汽修管理、创业培训、说服父母支持自己等等.....
在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之后,在各方力量的协助之下,方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目前经营情况良好,效益蒸蒸日上......